圖片來源|pixabay

 

到底什麼是「叛逆」?從小聽得最多的定義大概就是「你長大翅膀硬了,開始會頂嘴了!」其實,如果家長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其成長,就不會再為此而煩惱怎麼教育。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身為父母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教!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家長的一同進步。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2歲

當孩子在2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天使寶寶,變成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總是喜歡以「不要」為開頭。如果你的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就開始出現類似這樣的「叛逆」行為,那可能是因為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這樣、不可以那樣,讓孩子過早地學會了說「不」。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想要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1)不是什麼事情都提問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乖乖吃飯好不好?」通常孩子都會回答「不好!」接著,父母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孩子也只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自己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父母自己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們兩個選擇!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此時,就必須明確地告訴他們,這不在選擇範圍內,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有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別總是用命令的口氣

與其說:「不准把玩具亂扔!」倒不如換成:「應該把玩具收好!」這句話孩子會更樂意接受。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

 

(4)給足孩子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樂」為主,但是那也是他們的「工作」,不是爸媽粗暴地喊停,就必須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也要給足做出反應的時間。像是:「快去洗手吃飯!不要再拖拖拉拉!」可以改成「再過五分鐘,我們就要吃飯囉!可以準備一下。」當交流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效益自然就會不一樣。


圖片來源|pixabay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

當孩子上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對象變成學校的同學和老師,開始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喜歡跟大人「唱反調」。既然孩子改變,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改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應該透過「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他們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討論。

父母在此時可以適當得放下權力,有些事情試著放手讓孩子做主,讓他們感覺被尊重、被肯定。例如:對於興趣的培養。如果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喜歡別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雙方彼此都高興。此外,父母必需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像是:飯前寫完作業,飯後才能看三十分鐘的電視等,有助於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圖片來源|pixabay

 

第三個叛逆期: 12~15歲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心理發育還尚未成熟,看似懂事、想要獨立、不願意被過分保護。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容易受到同儕的影響,做出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如果父母再用「權威」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只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強烈。這個時期,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渴求獨立的嘗試。在他們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爸爸的理性和信任感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起焦慮的母親來的容易溝通。所以,爸爸一定要參與孩子的成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圖片來源|pixabay

 

「叛逆」不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無法解決的難題。對於孩子而言,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家長無需過分焦慮,只要放下以往的權威,平淡接受,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就好。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