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很難管教,到底該不該打呢?「體罰」被視為造成孩子身心不適的懲罰方式,也可能是一些父母覺得對孩子有效的管束方式。有些父母實行這套,也有父母非常反對它。但是,專家們對此有何看法呢?

圖片來源|pexels
根據最近在BMJ體罰禁令和青少年暴力發表的研究,體罰可能弊大於利。結論是國家有立法禁止體罰與減少青少年暴力有關係。由於研究設計和數據限制,是否禁止促成兒童紀律的變化或反映抑制青少年暴力的社會環境仍不清楚。然而,這結果支持這樣的假設,也就是禁止使用體罰的國家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成長過程的暴力行為,遠低於沒有體罰禁令的國家。
這項研究也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體罰實際上並沒有改善兒童的行為。事實上,美國心理學協會和美國兒科學會都反對在兒童照顧,或接受教育的私人和公共機構中使用體罰。他們發布了一份政策聲明,建議父母不要打他們的孩子,並避免羞辱、恐嚇或威脅的懲罰。
美國梅利莎埃爾南德斯博士表示「體罰不是一個有效的行為管理」!父母在打孩子時,可能意味著為他們好。但問題的是,在處罰完之後,他們的行為沒有改變,反而讓親子關係經歷了憤怒、挫折和破壞。另外,也讓孩子們深深感覺他們是不是非常糟糕,導致父母非得要用這種方式來懲戒他們,同時也嚴重影響自尊心。」

圖片來源|pexels
埃爾南德斯博士補充說,可採取其他策略來強化積極行為或阻止不良行為,包括:
-
使用明確的期望
-
積極強化,包括讚美、獎勵
-
非暴力並有紀律懲罰技巧,包括:刪除孩子的某些權利,例如玩樂時間。
埃爾南德斯博士說:「孩子正在積極學習和交流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通常情況下,他們可能沒有什麼工具來表達他們的需求」。當孩子不高興時,父母應該先了解他們需要什麼,並提供協助,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