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症」指的就是當孩子離開父母親或親密的照顧者時,所出現的負向情緒表現。通常在寶寶6~8個月時出現,開始意識到自己與環境的連結,容易在親密照顧者離開後出現此現象。相信很多媽咪都有這種深刻體驗!最常出現的情況如下:

1、父母離開寶寶身邊或是一個人睡覺時,出現明顯的沮喪、焦慮甚至大哭。

2、任何時候只黏媽媽(或主要照顧者),其他人都不要,否則大哭。


圖片來源|pexels

 

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症」呢?父母角色很重要!適當地幫助孩子做心理建設,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有助於降低分離焦慮的發生機率,或是改善分離焦慮反應,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

 

1、確信分離環境的安全性

父母如果要安排寶寶獨睡,必須先確認睡眠的環境是否安全、安適;若是要將寶寶托給保母或托育中心來照顧,也應該先確認替代性照顧者不要超過2人以上且能常陪伴在寶寶身旁,而托育環境的安全更是重要。

 

2、讓寶寶覺得安心才離開

必須分離的情況下,最好給寶寶一點時間,可以先陪伴直到比較放鬆後再離開。如果能預先有心理準備更好!即使孩子才7、8個月大,語文理解或表達能力尚未完整發展,但是「預告」與「預先陪伴熟習新事物」的習慣,能讓寶寶在適應未來生活歷程時更為順利。

 

3、找到信任的臨時照顧者

如果父母親要外出一段時間,務必要將寶寶托育給自己與寶寶都信任、熟悉的臨時照顧者,這對於減輕分離焦慮非常重要!

 

4、帶著喜歡、信任的玩具

有些寶寶獨愛自己的熊熊玩偶;有些則是獨愛自己的小被子。因此,在短暫分離的過程中,不妨讓孩子帶著能帶來安定、信任感的物品或玩具,可讓內心舒服許多。

 

5、跟寶寶預告見面的時間

父母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安排說給寶寶聽,讓孩子了解父母親還會再回到自己身邊。或是運用遊戲讓寶寶適應分離,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利用鬧鐘計時,從1分鐘開始,慢慢拉長分開的時間。藉由玩遊戲的過程,逐漸能適應分離的情境。


圖片來源|pexels

 

建立良好的親子依附關係,決定孩子對自己的信心與對環境的安全感。如果爸媽每天能撥出「半小時」的時間,全心全意經營親子互動,增加相處的機會,使孩子了解無條件與持續性的關愛,也有助於減少寶寶的分離焦慮喔!

藉由以上五點,我們下次要離開孩子時,可以說:

「媽媽要去xxx,你先在這裡等我好嗎?」▸徵求同意,增加信任感

「媽媽晚上x點就會來接你囉!你先和老師在這裡等我回來。」▸確切說明去向和回來的時間點,盡量守約,建立孩子安全感

透過每次清楚的互動來建立信任感,小孩就越來越能獨立!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我的媽呀!誠徵駐站作家|
如果您也喜歡寫作,也擅長用文字感動人心。不管是育兒新知、親子教育、婚姻愛情等,都歡迎來信投稿。文章將會由編輯部潤飾後,刊登在 Oh my mom!我的媽呀!粉絲專頁。期待您加入駐站作家的行列!有興趣歡迎聯絡我們>> 點我投稿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