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誰睡,在心理上就會跟誰感覺更親近。由於長輩和爸媽的身份不同,雙方接受的育兒理念不同,導致孩子跟不同的人睡在一起,性格也大不相同。

【孩子跟爸媽睡,性格更優】

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透過一系列感知得到來自母體的安全感。出生後更加需要與媽媽肌膚接觸,以重新獲得安全感。媽媽晚上和孩子一起睡,是親子間感情交流的最佳時機,可以幫助孩子消除孤單、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媽媽可透過哺乳增加與孩子的肌膚接觸,但還是盡量避免同房不同床。

 

【太小的孩子,不宜單獨睡】

較小的孩子都會對爸媽有依賴感,睡在媽媽身邊才會更踏實。當孩子有什麼異常情況,比如睡眠姿勢不當時,爸媽可以及時發現並調整,防止窒息的發生。如果在孩子較小的時候就單獨睡,容易缺乏安全感和不滿足感。導致容易養成吸吮手指等難以糾正的不良習慣或戀物癖,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等到孩子5歲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分房睡,不然容易使孩子性早熟且獨立性差。


圖片來源|pixabay

 

1.移除不易入睡之物品

看電視或玩遊戲容易使孩子情緒高漲,3C產品螢幕的光源亮度會令人難以入睡。因此,睡前讓孩子遠離電視、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這樣才能創造出有利睡眠的環境。


圖片來源|pixabay

 

2.建立睡前的規律流程

睡前換上睡衣、刷牙、閱讀床前故事等,養成規律的習慣能讓孩子在心理上做好準備,並且減少夜間焦慮的情形,使孩子上床睡覺時更感到安全感。


圖片來源|pixabay

 

3.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可能會因為媽媽沒有陪在身邊,或是聯想到床下可能躲藏著怪物,而不敢閉眼睡覺。若孩子有這些情形,請試著幫忙平息恐懼。可以準備一些令孩子感到溫暖,或安全感的絨毛玩偶與毛毯。


圖片來源|pixabay

 

4.父母保持原則一致

如果孩子半夜跑到父母的床上睡覺,建議父母應立刻陪著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不要有太多的互動。堅定地讓孩子回到自己的床上很重要,如果失去這個原則一次,就容易讓孩子執意要睡在爸媽的房間。


圖片來源|pixabay

 

5.良好行為給予獎勵

請忽略孩子不好的行為,只要最後有在自己的房間睡覺,到了早上可以讓孩子選擇最喜歡的早餐,或挑選比較想穿的衣服,這些有助於將行為與獎勵連貫起來。


圖片來源|pixabay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我的媽呀!誠徵駐站作家|
如果您也喜歡寫作,也擅長用文字感動人心。不管是育兒新知、親子教育、婚姻愛情等,都歡迎來信投稿。文章將會由編輯部潤飾後,刊登在 Oh my mom!我的媽呀!粉絲專頁。期待您加入駐站作家的行列!有興趣歡迎聯絡我們>> 點我投稿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