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爸爸對於女兒的「偏心」幾乎要羨煞其他人。然而,這句話不再只是靠感覺判斷!根據美國喬治亞州的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研究指出,爸爸對待兒子及女兒的關愛程度有差,對於女兒的關愛超出兒子的60%。父親對女兒吹口哨、唱歌的時間高出兒子5倍;與女兒聊天會分享情感,例如:悲傷、孤單等詞彙;對兒子則是玩翻滾、打鬧等粗暴遊戲,聊天的內容多圍繞在成功、頂尖或優秀等詞句。

圖片來源|unsplash
研究人員針對「22對父子與30對父女」做取樣,從談話、肢體動作以及剖析爸爸靠近兒女照片時候的大腦反應。資料發現爸爸和女兒聊天時比較感性,內容偏向情緒分享,覺得孤單、悲傷、開心,與兒子談話時則是比較理性積極,如成功、冠軍、優秀。此外,研究人員也提供孩子的照片給爸爸們,並且透過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的腦部反應,看著照片中女兒的喜怒哀樂時,爸爸腦中負責「獎勵」和「情緒管理」的區塊有較大的神經反應;看著兒子時,腦部反應則較全面性。

圖片來源|unsplash
為什麼爸爸對女兒有比較大的反應?
女兒比較懂得撒嬌
小女生比較黏爸爸,把對方當作偶像般崇拜。女兒的嬌憨容易融化爸爸的心,即便平常不善於表達感情,但是面對女兒撒嬌時,依然會忍不住流露出溫柔的那一面。
希望兒子從小堅強
傳統的爸爸都會希望兒子有肩膀、堅強、勇於承擔,擔心對兒子太過柔軟會讓他們變得軟弱、沒擔當,因此態度上總是比較嚴厲。

圖片來源|unsplash
事實上,女兒是否過於依賴、脆弱,都取決於父母的養育觀念。「爸爸」更是女兒學習與異性相處的典範,如果被視作需要保護的對象,女兒就會成為需要被保護、常常依賴他人的女性;如果從小一哭就能被安慰或是願望獲得滿足,孩子自然認為只要表現出負面情緒即可達到目標。因此,與其把女兒當作弱者保護,不如讓她們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獨立自主的個性求得生存。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