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右腳,不然就會哭」、「玩具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地方,否則就生氣」、「故事書一定要唸指定的那一本,還要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讀」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以上類似的表現,明顯的強迫症、突然變得有主見、總是把「我來」當成口頭禪,千萬不要錯怪他(她)!這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背後,其實是孩子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


圖片來源|pexels

 

按照蒙特梭利的觀點,兒童具有兩種秩序感:內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

「內部秩序感」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
「外部秩序感」則指向兒童對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係的感知與理解。秩序感的表現形態有安全感、歸屬感、時空感、格局感、規則意識等。

例如:當孩子看到東西被置放於「恰當」的位置時,會感到興奮產生快樂。如果秩序被破壞時,他們就會感到不安甚至發脾氣,直到事物又恢復到他們所能理解的模樣,才會安靜下來。秩序敏感期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孩子秩序期內,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來引導。我們可以藉由以下幾種方法,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而不是橫加阻撓。(延伸閱讀:家裡出現2歲小惡魔?教你5招跟著做


圖片來源|pexels

 

1、耐心、理解並且尊重

孩子對特定物品的所有權產生敏感之後,家長就要注意尊重這種敏感,盡量不混淆物品的所有權,更不能壓制孩子對區分所有權的主張。否則,孩子很容易獲得一種意識:物品的所有權是可以很混亂的。如此一來就導致他們養成隨意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或是使他們長大後不敢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圖片來源|pexels

 

2、滿足孩子秩序感需求

當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無序時,彷彿受到「某種指令」,強烈地希望把物品恢復原位。秩序感是孩子的一種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快樂。秩序感也讓孩子認識到每樣東西在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讓他們能夠很快地適應環境。因此,當孩子樂於去做一些關於秩序的事情時,家長試著配合需求就好。


圖片來源|pexels

 

3、提供井然有序的環境

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就不能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然孩子的智能也無從建構。所以,家裡的日常用品最好擺放有序,每次使用完之後一定要歸位。孩子的東西更要注重擺放有序,父母不要隨便更改它們的位置。對於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請試著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讓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還能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


圖片來源|pexels

 

4、隨時維護教育原則

如果孩子還是有一些錯誤的「秩序」需要被糾正,或者出現大哭大鬧等激烈場景,「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永遠用得上。家長要維護原則,但態度必須是和緩友好。實在招架不住,就馬上轉移注意力。記住:大人不發脾氣,事情就先解決了一半。(延伸閱讀:兩歲半到三歲的寶寶,如何玩出社交力?


圖片來源|pexels

 

5、增加孩子的靈動性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家庭中的人、物、事,幫助孩子認識到別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不同。隨著孩子獨立意識的增強,孩子就能把「自我」與「他人」區別開來,並良好的與之相處。


圖片來源|pexels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秩序敏感期,只是表現的程度有差異。對秩序的追求,是理解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建立內在規則意識和形成良好秩序感的基礎。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夠謹慎捕捉到敏感期的發生,並耐心引導幫助孩子順利開心度過唷!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我的媽呀!誠徵駐站作家|
如果您也喜歡寫作,也擅長用文字感動人心。不管是育兒新知、親子教育、婚姻愛情等,都歡迎來信投稿。文章將會由編輯部潤飾後,刊登在 Oh my mom!我的媽呀!粉絲專頁。期待您加入駐站作家的行列!有興趣歡迎聯絡我們>> 點我投稿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