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發現孩子入睡前,有很多「小動作」。像是:摸媽媽的臉、耳朵;摳媽媽的鼻孔、耳洞;吃手、吸吮自己的嘴唇、咬衣服、玩偶等。由於入睡前是孩子安全感最低的時候,往往會抗拒入睡。因此需要自我安撫,才能緩慢進入睡眠。所以,寶寶對你的摸、抓、咬都是「潛意識」的自我安撫,同時也表現出對媽媽的依戀。身為孩子的母親,別將這些當做孩子的壞習慣,更不能斥責,以免破壞孩子對你的信賴與信任!


圖片來源|pexels

 

儘管每個孩子的表現方式、持續長短各不相同,但都是親子依戀後期的正常表現。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洛做過一個猿猴實驗。他製造兩個假母猴,一個是冰涼金屬構成的「鐵母猴」,只有胸口處塞一個奶瓶;另一個則是在金屬外面覆蓋一層柔軟的絨布做成「布母猴」,但是它胸前卻什麼都沒有。

接著,他把幼猴丟進籠子裡,使牠們脫離母親的懷抱。剛開始,幼猴們只會無助地畏縮在角落裡,不斷地驚慌嘶叫。過了幾天,幼猴似乎認清現況無法改變,媽媽再也不會出現,才終於停止嘶叫。於是,開始緊抓著絨「布母猴」,將臉埋在它的胸前磨蹭,試著尋求慰藉。直到肚子餓了,才跳到「鐵母猴」吸吮奶瓶,喝完又立刻回來依偎在「布母猴」身上。每一隻幼猴都是如此,屢試不爽。因此,哈洛教授證明相較於奶水,柔軟的撫觸帶給幼猴的安慰更重要!

也就是說,在滿足生理需求的情況下,孩子更需要溫暖、舒適的懷抱,需要媽媽的關愛。同時,也就解釋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摸媽媽的頭髮、耳朵,他們其實是在享受媽媽在身邊的溫暖。


圖片來源|pexels

 

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影響以後健康成長的重要根基。有些孩子怕生、害羞;而有些孩子脾氣暴躁、容易發火;也有一些孩子性格平和,陽光開朗,都是安全感不同的差別。從小獲得足夠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和工作,遇事心態平和,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則相反。所以說,孩子從小是否得到爸媽的足夠陪伴,以及和家人的相處方式,對於孩子的性格,安全感的建立,甚至人格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孩子睡前想要和媽媽延續白天的親密度,所以喜歡摸著媽媽睡覺。其實,這種行為暗藏著一些心理學小秘密呢!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我的媽呀!誠徵駐站作家|
如果您也喜歡寫作,也擅長用文字感動人心。不管是育兒新知、親子教育、婚姻愛情等,都歡迎來信投稿。文章將會由編輯部潤飾後,刊登在 Oh my mom!我的媽呀!粉絲專頁。期待您加入駐站作家的行列!有興趣歡迎聯絡我們>> 點我投稿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