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懵懵懂懂的時候,對於事情判斷的對錯,以及後果的嚴重性依然缺乏。那麼有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呢?今天教大家怎麼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圖片來源|pexels

 

一、別人的東西再喜歡一樣不能拿

小女孩今年剛升上小學二年級,個性乖巧可愛、討人喜歡,在班上的表現也不錯。有一天放學回家,她拿了一個芭比娃娃,跟媽媽說是路上撿的,因此家長也不以為意。一段時間後,媽媽開始發現女兒的房間越來越多「不熟悉」的東西。例如:以前沒出現過的彩色筆、貼紙、可愛的造型橡皮擦等。剛開始女兒堅持說自己撿的或者同學送的。於是,媽媽馬上詢問導師,一問之下才知道那些物品都是女兒沒經過同學同意就私自帶回家。那天睡前,媽媽這麼教育女兒…

媽媽說:「如果我偷偷把妳最喜歡的玩具拿走,妳會難過嗎?」

女兒說:「當然會!」語畢埋著頭,不敢看媽媽。

媽媽接著說:「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絕對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妳不能、媽媽不能、爸爸也不行!因為這是我們的原則,更是我們的底線。」

女兒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向媽媽保證隔天會將東西還回去並向同學道歉。

從上述的故事中,我們教育孩子在不貼標籤、不丟臉的情況下認識事情的嚴重性,同時也能避免讓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孩子小的時候,一定會有好奇心,對於物品歸屬並不明白。以為喜歡的東西都可以拿走,但不知道這麼做會有什麼壞處。這條底線必須由父母幫助孩子建立物品歸屬問題,學會尊重別人,同時也尊重自己。

延伸閱讀:孩子順手牽羊怎麼辦?瞭解原因對症下藥

圖片來源|pexels

 

二、大人以身作則,遵守社會規範

「社會規範」是人們共同認可及遵守的行為標準之普遍現象。例如: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法律。我們最常見的父母牽著小孩過馬路,卻一起犯下闖紅燈的錯誤。有一些父母說「我們為了節省時間」來掩蓋自己的錯誤。他們一邊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卻一邊帶著孩子破壞規矩。最後受傷的是誰?依然是孩子!當父母破壞「安全底線」的時候,孩子也不知不覺中模仿。輕微的只是破壞遊樂場的遊戲規則,嚴重可能影響社會秩序,這真的是父母所期望的嗎?所以,希望孩子遵守規矩,父母就必須一起保持理智和原則。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幫助,我們可以從旁協助,但是絕對不能代替完成。


圖片來源|pexels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