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剛好是秋冬交替的季節,早晚溫度變化大,孩子也容易生病。當他們生病時,父母最苦惱莫過於「該如何讓孩子乖乖吃藥」其實,餵藥有一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項喔!讓寶寶再也不害怕吃藥,快來看看家長餵藥原則吧!


圖片來源|photo-ac

 

1、不要硬灌藥水

餵藥工具不可以太深入口腔,如果寶寶不肯張口,先別急著強硬灌藥,避免日後抗拒吃藥。

 

2、餵藥搭配溫水

調和藥物的開水要使用溫水,因為熱水會破壞藥物的成份。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吃藥跟嘔吐時間,間隔不超過30分鐘,就必須多補一次的劑量;若超過30分鐘,可以先讓孩子休息,等到下一餐才吃藥。

 

3、吃奶之前吃藥

如果不是非得飯後吃藥,盡量讓寶寶在喝奶(吃飯)之前吃藥。因為寶寶在飢餓狀態下,會自然張開嘴巴,同時也避免把剛吃下肚的東西吐出來。當然,每一種藥的作用和副作用不同,還是要遵循醫生囑咐比較好喔!


圖片來源|photo-ac

 

《餵藥的錯誤做法》

1、用大湯匙餵藥

老一輩總是喜歡用「大湯匙」給孩子灌藥,或者是捏鼻子餵藥。但是,這兩種作法只會容易讓孩子嗆到,導致他們更抗拒吃藥。而且,用「大湯匙」餵藥會不小心用藥過量或用藥不足的情況發生。

 

2、使用前未搖勻

如果藥瓶的標籤上,寫著「用藥前搖均勻」,一定是因為需要在使用前分散有效成分。藥效不均,服用後會可能會影響藥性吸收。如果沒有搖勻就直接服用,最先服用的2/3的藥液會比規定的濃度要淡,藥性不足,而剩下的1/3又太濃,對健康是負擔。

 

3、不必要使用藥

很多時候,孩子喉嚨痛、流鼻涕或咳嗽是不需要服藥。即便你給孩子吃非處方藥,它也只能對付表面的症狀,卻去不了病根。

 

4、不按年齡用藥

由於兒童的體重、身高、體表面積等均隨年齡增加而改變,所以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其用藥劑量差別很大。因此醫生開藥前,都會詢問年紀、身高和體重,就是要給予最適合的藥物。一般來說,新生兒或小嬰兒腎功能較差,藥物劑量宜偏小。給嬰兒和給幼童用的藥物濃度不同!用藥前一定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5、服用後未改善

如果給孩子服用藥兩三天後,依舊沒有緩解或好轉,一定要馬上就醫。另外,孩子發高燒或劇烈腹瀉或嘔吐,都需要及時去醫院,由醫生來診斷並開處方。看病時,要明確表示時間、症狀以及看病前的處理方式等。表達清楚才可以讓醫生更快抓到診斷重點!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