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孩子在子宮報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竭盡所能做最好的父母,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深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周全。身為父母的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想「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孩子?」於是,我們總是不停地「加法」,但是偶爾也應該做一點「減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圖片來源|pixabay

 

班上的老師很喜歡斑斑這個小男孩,雖然他不是成績最好的,但他非常善於思考、聰明機靈,性格大方。但是,小小一個男孩,卻有一個煩惱。就是自從上學之後,媽媽就再也不幫他檢查作業。每天放學後,媽媽只會提醒他:「斑斑,寫作業的時間到囉!」等他寫完作業給媽媽看時,媽媽問:「你自己檢查過了嗎?」斑斑說:「有,都檢查過了!」媽媽就直接簽上自己的名字。有時候,斑斑把作業給爸爸簽字,媽媽也不讓爸爸幫孩子檢查作業。

🧑 有一天,他跟媽媽說:「媽媽,我昨天的作業做錯了,被老師打叉叉!」

👩‍🦰 媽媽就問:「聽起來真嚴重!那你有沒有好好反省自己哪裡做錯呢?」

🧑 斑斑說:「恩,我反省過了。」

👩‍🦰 媽媽說:「那以後還會做錯嗎?」

🧑 斑斑說:「不會了。」

媽媽摸摸斑斑的頭,繼續做自己的事。


圖片來源|pixabay

 

🧑 於是,斑斑接著問:「可是,別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幫他們檢查作業,這樣就不會因為做錯被老師打叉,你為什麼都不幫我檢查呢?」

👩‍🦰 媽媽笑著說:「斑斑,如果媽媽幫你檢查了,確實不會被老師打叉。但是,這樣子你真的會印象深刻,以後都不會做錯嗎?」

🧑 斑斑想了想說:「不會。」

👩‍🦰 媽媽繼續問:「如果老師不知道你不會這一題,就不會重新講解一遍,讓你加深印象和理解了,對嗎?」

🧑 斑斑說:「對啊!」

👩‍🦰 媽媽說:「所以,媽媽不幫你檢查作業,一來可以幫助你加深對答錯題的印象;二來可以幫助老師瞭解你的學習情況。而且,考試的時候,媽媽也不在你身邊幫你檢查,不是嗎?」

後來,斑斑覺得媽媽說得很有道理,就繼續回去寫作業。媽媽從不檢查孩子作業,正因為如此,斑斑自己檢查得格外認真,自己寫作業時也更加仔細,成績反而越來越好。


圖片來源|pixabay

 

從以上故事,我們可以歸類出三大點:

從孩子的角度

▶不能養成依賴家長的習慣

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是性格形成的培養。孩子是否有父母幫忙,決定以後的性格是「獨立」還是「依賴」。故事中的斑斑總是能獨立完成作業,並且養成自己檢查的習慣,也奠定了成長的基礎。如同媽媽所說「考試的時候,媽媽能幫你檢查考卷嗎?」人生的路上不也是如此,你能不停地幫孩子擦屁股、收拾善後嗎?

 

從家長的角度

▶別用自己的思維禁錮想像

父母的講解方式,跟老師可能會有落差,加上思維已經被積年累月的經歷所禁錮,有可能會影響往後孩子的思考模式。如果老是用單一、簡單的思維解決,孩子容易變得不擅長思考,更說不上創新。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題,思維創新會得到更多的訓練喔!

 

從老師的角度

▶了解學習狀況才會更進步

老師在出作業時,目的是考察孩子學習的成果,同時達到複習的作用。如果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改正錯題後的結果,無法反映孩子的學習狀況,對老師了解學習情況毫無效果。如此一來,老師就會對孩子產生錯誤的判斷,認為這些題目他們都理解、明白,不需要再講解,於是失去進步的機會。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