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勇敢探索、不禁錮思想,出發點確實沒有錯。但是很多父母錯把「縱容」當成「自由」,沒有規則的教育會釋放孩子的心中的「小惡魔」,長大就會越難教育。人家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由此可見,規矩對於孩子真的很重要!著名哈佛大學兒科學榮譽教授-貝里.布雷澤爾頓認為,孩子在7~8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慢慢建立規矩,之後的教育效果最理想。


圖片來源|unsplash

 

▸1歲孩子怎麼教?

1歲寶寶讓家長最頭疼的事,就是「莫名哭鬧」和「膽大包天」吧!孩子似乎越大越愛哭,而且哭點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1歲的孩子想法變多、活動能力變強,偏偏表達能力還不足以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怎麼辦呢?那就哭吧!於是,你會發現1歲左右的孩子脾氣開始變得特別大,動不動就哭給你看。

不過,有些哭還是事出有因的。例如:肚子餓了、口渴了、想睡覺等,再不然就是想要什麼東西、哪裡不舒服。此時,家長只要做好兩點:找到孩子鬧脾氣的原因,以及建立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或許,能更快速安撫他們的不安情緒!

再來,最頭疼的不外乎「好奇心」,他們喜歡摸到哪裡就爬到哪裡。如果告訴他們「不可以碰」「不准摸」「不能去」根本沒用!真正有效的辦法是:把語言放到行為感受之後。這個階段的孩子根本不懂「危險」,不妨直接告訴他們「哪些東西存在怎樣的危險」。如果想讓寶寶知道滾燙的飯菜是危險的,可以讓小手靠近感受一下溫度;如果寶寶執意要摸,可以拉住小手輕輕地摸一下菜的邊緣。當他們迅速縮回手的時候,告訴孩子這個感受是「燙」,也是不能去廚房的原因。整個過程,家長務必保持嚴肅而堅定,他們才會知道這是一個不可以觸碰的危險區域。


圖片來源|unsplash

 

▸2歲孩子怎麼教?

在孩子語言和心智發育不太成熟的2歲,家長最關心的大概是搶玩具和打人的問題。責駡和懲罰都沒有用,因為孩子的問題多半都是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行動。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就能理解孩子搶玩具、打人是因為沒辦法清晰、順暢地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著急之下就變成用肢體動作去表達。

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先關心和理解,再告訴孩子正確的解決方法:遇到想玩別人在玩的玩具時,要先詢問對方「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如果別人不同意,就要學會等待。一開始一定會不願意,但是多試幾次、多一點耐心示範,孩子就會知道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怎麼做。

另外,給2歲孩子立規矩時,還要注意遵循「秩序敏感期」啊!此階段的孩子喜歡一致和重複、玩具要按照順序擺在固定的地方,或是做一件事情的順序必須按照他們的來。這個時候善用「日常慣例表」養成自己的洗手、吃飯、睡覺的規矩再好不過了!(延伸閱讀:孩子叛逆、無理取鬧?別擔心!只是秩序敏感期來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3歲孩子怎麼教?

3歲開始伴隨強烈的好奇心,還有與日俱增的行動力。打碎盤子、拿著彩色筆到處亂畫、在沙發上吃餅乾吃得亂七八糟等,每天不知道要面對什麼新的麻煩。父母就必須馬上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告訴他們什麼事情可以做、而什麼不能做。冷靜理智的處理方式,都比大吼大叫來得有用,因為後者只是在責怪孩子闖禍,卻沒有讓他們知道怎麼才能解決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並且一起承擔後果。例如:把餅乾屑弄得到處都是,請孩子跟著一起收拾乾淨;碗盤打碎了,讓孩子一起幫著拿清掃工具、甚至用自己的零用錢幫家裡再買一個碗,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教育方式。


圖片來源|unsplash

 

前面講了這麼多「建立規矩」的辦法,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耐心,好好理解孩子給予幫助,而不是甩一張「可以做 / 不可以做」的清單就沒事。與其說規矩是管教辦法,不如說是一種積極的陪伴。當規矩當成一份成長的禮物時,孩子會知道自己被愛著,學會遵守規則才能更好地成長。對於孩子來說,合理的規矩與秩序不是牢籠而是軌道,幫助他們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我的媽呀!誠徵駐站作家|
如果您也喜歡寫作,也擅長用文字感動人心。不管是育兒新知、親子教育、婚姻愛情等,都歡迎來信投稿。文章將會由編輯部潤飾後,刊登在 Oh my mom!我的媽呀!粉絲專頁。期待您加入駐站作家的行列!有興趣歡迎聯絡我們>> 點我投稿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