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教育方法,自己覺得都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卻是深深地傷害孩子,埋下不健康的種子,留下更多的後遺症。你們可能會感到疑惑與納悶:孩子到底跟誰學會「討價還價」、「做交易」?我們沒教過他啊!其實,孩子跟大人相處時,不知不覺把這種「交易法」,潛移默化地「教」給他們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1、獎勵交易

「如果你能考到班級前十名,我就買iPad給你。」、「如果你現在乖乖地寫作業,就可以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如果你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零用錢就可以多一百元。」這些「獎勵教育」看似奏效,不用花心思和孩子講大道理,就能輕鬆達到我們的要求,還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大人省事,孩子快活,雙方皆大歡喜。可是,經常使用這些機制,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勢利,任何事情越來越不主動,甚至開始跟父母「討價還價」。所以,物質獎勵機制的結果就是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懶惰、行事被動、自我約束能力差,影響價值觀與自我認知,尤其是在學習方面。當學習的動力變成外在的獎勵時,就不會主動追求知識,只想獲得獎勵。但是,在漫長的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物質獎勵非常脆弱!內心自發的動機,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動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2、懲罰交易

「你要是再頂嘴,今天你就別吃飯!」、「再玩遊戲不寫功課,就把你的零用錢沒收!」、「你再不收玩具就全部丟掉!」,相信很多家長喜歡拿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來懲罰孩子,或者用孩子喜歡的事物來威脅他們。如果利用孩子喜歡的事物,讓他們付出心痛的代價,來達到懲罰的目的,通常只會產生這三種結果:

(1)孩子反感父母,口服心不服。

(2)孩子忍痛割愛,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即使犯錯也堅決不改! 最後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3)學會和父母周旋,用其他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結果讓錯誤繼續犯下去。


圖片來源|unsplash

 

3、投資交易

把孩子視為投資對象「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為我爭氣。」、「我們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千萬不要辜負爸媽的期望。」、「我們努力掙錢,結果你不成才,丟不丟人!」,社會上有許多父母,總是喜歡把孩子作為自己一生的心血,認為自己那麼努力,就是為了孩子,幸福和不幸福都寄託在孩子身上。一切看似理所當然,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內心壓力,會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沒有自我價值感。孩子就像一個傀儡,把父母的期望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卻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徘徊在痛苦與迷茫之中。


圖片來源|unsplash

 

獎勵、誇獎本來就是對孩子付出努力的肯定,當「威脅」換取「聽話」;「聽話」兌換「獎勵」的同時,這些已經失去教育意義,變成一場沒有情感的交易。親子教育不能成為一場交易!為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我們對孩子有許多期望,就必須自己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這才是榜樣的力量!因此,真正為了孩子好,請不要再「交易」了,否則他們只會越來越不懂「愛」。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我的媽呀!誠徵駐站作家|
如果您也喜歡寫作,也擅長用文字感動人心。不管是育兒新知、親子教育、婚姻愛情等,都歡迎來信投稿。文章將會由編輯部潤飾後,刊登在 Oh my mom!我的媽呀!粉絲專頁。期待您加入駐站作家的行列!有興趣歡迎聯絡我們>> 點我投稿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