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打罵孩子時,雖然表面上惶恐,但是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根本沒有反省,更不會思考該如何修正。其實,現代教養已經沒有「不打不成器」的觀念,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Haim G. Ginott)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曾經,有一位媽媽問到:「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賣場就要買東買西,不買給他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鬧,鬧到店員都出來安撫。無論怎麼勸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都會氣得回到家痛打一頓。但是,打完以後又心疼,想想孩子也才4歲,深怕會留下可怕陰影。」到底該不該「教訓」孩子呢?以下5點請父母們務必注意啊!


圖片來源|photo-ac

 

1、控制情緒不亂打孩子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因為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妨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例如「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讓我傷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能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問題,促進孩子的反思。


圖片來源|photo-ac

 

2、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不需要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可以從旁告知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讓他們自己彌補錯誤。例如「果汁打翻就不能喝了。同時,還需要自己清理桌子。」這樣不但能明白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避免孩子犯下同樣的錯。(延伸閱讀:零吼叫養出好孩子:孩子做錯事,「這句話」千萬不能說!


圖片來源|photo-ac

 

3、用間接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透過使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喜歡的東西、限制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像是「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卡通的時間。」當然,父母最好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圖片來源|pexels

 

4、處罰孩子不要情緒化

無論如何,父母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問題。千萬不要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只是在發洩情緒,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從而造成心靈傷害。這時候的孩子,因為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只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小孩惹爸媽生氣;有時候只是恐懼父母的怒火而已,根本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另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孩子為什麼犯錯。就算犯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處罰只是希望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圖片來源|pexels

 

5、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因為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很正常。打孩子根本沒有教育意義,反而影響心理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也越來越強。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進行溝通,盡量避免打罵,試著讓他們獨立思考為何錯誤。(延伸閱讀:孩子犯錯家長別著急!正向教育取代體罰更有意義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Oh my mom!我的媽呀!誠徵駐站作家|
如果您也喜歡寫作,也擅長用文字感動人心。不管是育兒新知、親子教育、婚姻愛情等,都歡迎來信投稿。文章將會由編輯部潤飾後,刊登在 Oh my mom!我的媽呀!粉絲專頁。期待您加入駐站作家的行列!有興趣歡迎聯絡我們>> 點我投稿

Oh my mom編輯部
Author Details

Oh my mom!是一個提供親子新知、育兒常識、趣味影音、生活科普、好物推薦…之綜合型網站,一站式解決身為母親,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疑難雜症,並為忙碌生活注入歡笑元素。